从0到1:物联网的关键载体是智能穿戴设备

  因此,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把这根网线给无形化了。加之零部件越来越微型化,就促使了智能手机的出现,并依托于智能手机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应用。在PC互联网时代用户粘性是按小时进行计算,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粘性就缩短为按分钟计算,并且是随时随地,不论是坐地铁还是上厕所。这种用户粘性的进一步缩短,必然会延伸与发展处更多的商业机会。

  物联网是从0到1的跨越

  之所以定义PC互联网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从1到N,其中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其载体,也就是PC与智能手机在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运算中心都只是基于硬件前端,只是设备小型化、性能强大化。但物联网时代不一样,物联网时代与PC互联网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相比有个革命性的变化,那就是计算能力由前端向后端转移。前端硬件不再承载着数据的运算与处理工作,只承担着采集、呈现、交互的工作,一切的运算向后端的云计算平台转移,这是一个从0到1的跨越。

  物联网时代,万物数据化,不论是环境、家庭、城市、社区、汽车、家电,还是人类自身在内,一切都将穿戴上传感器,一切都将数据化。而这些智能穿戴设备本身并不需要具备数据的处理能力,他们只承担着数据采集与扮演着控制中心的角色。根据麦肯锡全球机构(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最新报告预测,全球物联网(IoT)市场规模可望在2025年以前达到11兆美元。这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规模庞大的问题,随之对应的是一个“超级数据时代”。

  由于万物数据化之后,按照麦肯锡的预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社会的数据将每年呈几何倍数级增长。这意味着凭借我们人类自身的生理能力已经无法应对与处理这些数据。因此,只能依托于后端的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协助我们处理。而我们只需要告诉物联网时代的终端载体,也就是智能穿戴设备关于我们的目的,或者是我们的需求,后端的云计算平台借助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会为我们呈现相应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交互方式,或是呈现方式都不再依赖于我们当前的这种界面操作。因为在物联网的时代,我们根本无法应对与处理海量的信息,也无法再依赖于当前的软件或APP界面操作,APP只是从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转移过程中的一个过渡载体。

  物联网的载体在智能穿戴

  当前,由于一些人并没有真正理解物联网时代与智能穿戴设备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认为智能穿戴产业的价值并不大,这显然是一种认识误区。如果说,传统互联网的载体是PC,移动互联网的关键载体是智能手机,那么物联网的核心载体就是智能穿戴设备。只是智能穿戴产业在当前的产业发展道路上表现出了一些困境。今天很多人在以迷你手机、PC的思路在搭建智能穿戴产业,遵循着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演变的思维路径下来理解物联网,来理解智能穿戴产业。

  就物联网本身而言是一个系统工程,借助于智能穿戴、通讯技术、云服务平台、人工智能、交互控制等技术,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整合到一起,构建一个数字化、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网络体系。回顾物联网,从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至今,物联网产业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在这期间,物联网的概念不断被提起也不断受关注,但更多的是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并没有像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一样走入大众的生活领域,并成为社会趋势。

  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缺失终端的应用载体,也就是智能穿戴设备这一物联网的终端载体。近两年,借助于智能穿戴产业的出现,并在商业化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探索,就促进了大众的关注度开始真正从当前的互联网或者是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转移。随着智能穿戴产业的不断完善、修正,当万物都被穿戴上智能穿戴设备之后,人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可以说,智能穿戴产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物联网的命运与前途。

  智能穿戴陷入迷途的五大关键因素

  正如PC承载着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承载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智能穿戴设备承载着更伟大的物联网时代。但从当前的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智能穿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迷途”,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