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旧人哭?聊聊“过气”物联网的前世今生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智慧生活被无限传播,你们或多或少都会听到过关于物联网的信息。物联网曾经被奉上神坛,无数人为之前赴后继,而今却鲜有关于它的讯息,甚至很多人都已忘记“什么是物联网”。

  为此,搜狐焦点家居策划了解读物联网的专题文章“三部曲“,今天我们带来首篇文章,跟大家聊聊物联网的前世今生。

  ■故事要从“偷懒”说起:1999年物联技术问世

  其实说起物联网的起源,来自一个“懒人改变世界”的故事:1990年,卡内基美隆大学的校园里,有一群程序设计师,他们每次敲完代码后都习惯到楼下的可乐贩卖机买上一罐冰可乐,可很多时候只能看着空空的可乐机败兴而回,这令他们十分苦恼;于是他们就把楼下的贩卖机连上网络,写了段代码去监视可乐机还有多少可乐,当然还要看看是不是冰的。这套被应用在施乐可乐贩售机上的监控系统就是物联网技术处女作,虽不令世人惊艳,却也成就了一段佳话。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欲望永远是成功最好的催化剂,偷懒也能改变世界。

  

 

  199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把物联网这个概念提了出来。1995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他的《未来之路》的书里面提到了物联网,却并有引起人们的关注。1999年,由物联网之父Ash-ton教授发起,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这一年正是物联网的诞生年,此时的物联网是比较落后的,仅仅依托RFID(射频识别)技术进行物联网建设。

  

 

  ■“好孩子“的成长记录:2003年独占鳌头

  物联网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他不断的汲取着各方面的知识来促使自己快速成长。1999年诞生的时候, Kevin Ash-ton教授的那句“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便成了物联网名称的源头。2003年美国人说,物联网是改变人类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4年日本又结合物联网量身定制了一个社会成长计划,希望未来把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网络社会。

  

 

  2005年,此时的物联网已经不再局限于RFID,已经扩展到任何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联,物联网的覆盖范围有了更大的拓展。2009年,物联网诞生10周年,物联网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一系列如“智慧地球”、“中国式物联”的概念被搬上历史的舞台。2009年之后,物联网迅速抢占了无数高新行业的制高点,成为全球技术革新技术最闪耀的新星。

  随着物联网不断渗透各行各业,似乎已经在人们的视线里淡去,但细心观察你就可以发现他无处不在。上至大型控制系统,小到一张门禁卡,都用到了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大联盟:众人拾柴火焰高

  单一厂商是没有能力主导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的,往往都是厂商互相结盟推出让彼此的机器能够进行沟通的标准。目前有四个物联网标准脱颖而出:Allseen、OIC、Thread、HomeKit,每个背后有着庞大的集团支持。

 

  首先是老大Allseen联盟,由高通和Linux基金会在背后默默支持它。智能手机领域独孤求败的高通这次和Linux联合了微软、LG、海尔等一大批强力公司来支持推动名为AllJoyn的开源网络框架,旨在实现没有网络的情况,也能进行物与物的互联。

  老二OIC,背后则是PC界大佬Intel。在智能手机市场没有特别好的建树的Intel将目光放在物联网之上,也依托Linux基金会开发了IoTivity架构, 用于构建物联网生态系统,实现设备之间安全可靠的连接。同时吸引了宏碁、联发科、Cisco参与,目前国内如海尔、乐视、联想等大型企业也有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