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大事件: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

2015年5月的一天,一个朋友圈信息引起我的注意,中国科技大学金帆教授发表了一个题为《生命是什么——从理解到设计》的主题演讲。金帆教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高分子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是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负责人。金帆教授讲:人类终将毁灭于自己的求知欲。合成生物学将在未来50年内,彻底改变人类对生命的认识,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将不再有明确的界限。非常巧合的是,5月15日,英国《每日邮报》刊出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教授预测,下个世纪(2100年—2200年)人类将面临比人类更智能的人工智能的崛起。

很多人一提到人工智能,就会想到机器人。其实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已,或者说,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有千万种)承载物而已。要了解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的影响,我们还必须以现代科技为基础,并在可以预见的发展前景中,从多方面讲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可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是计算机和生物科学的交叉学科,目前通用的定义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上面这段话是目前学术界对人工智能的官方描述,换成通俗语言描述,就是计算机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交叉在一起,去研究制作出“新型人类”。

一直以来,人工智能都被赋予正面的积极的定义,乐观者认为,这代表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且将解决人类健康、疾并生命和遗传等诸多科技领域的难题。可以预见的未来是,人工智能将最终实现众多人类数千年的追求和梦想。

试想一下,2200年前的秦始皇,他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之术,在未来的科技中得以实现——用基因技术设定基因,用基因组成细胞,用细胞构筑器官,再用器官组成人体,并通过合成生命技术控制DNA及RNA序列,保障人体不会向疾病和衰老发展,或者说,人类可以改变细胞组成,保证人体的器官组成永远是年轻和健康的。

接下来,一个可逆的过程是,秦始皇真的得以长生不老,他不过是在秦陵下睡了2225年,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运算,将他保存完整的躯体进行庞大的数字虚拟解剖,分析出他的身体构成,然后通过氮、氢、氧、钙、铁等60多种生命元素重新组合,重新制作秦始皇的肉体甚至唤醒他的思维,他得以重生。当然,一起复活的还可能有图坦卡蒙和列宁同志。

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未来,很多人都无法理解那将是什么结果。深度的思考之后,我们似乎不应该乐观,人工智能呈几何级数的爆炸式发展,似乎对人类自身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能是一场灾难。(2015年5月18日2:08)

从《物种起源》说起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这部书足以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在此之前,西方世界深信上帝造人,而东方世界,几乎每个民族都有一个本民族起源的神话故事。而达尔文的著作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欧洲社会的轩然大波,并且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对世界、对自身、对未来的认知。

《物种起源》的核心观点这里不再论述,我们着重谈达尔文在这部书中隐藏的几个暗语:

1、物种的进化是个无序的过程,它从来没有事先设定好方向,而只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天择”;

2、物种的进化还可以“人择”,也就是人为干涉进化的过程。

3、达尔文无法解释的“自然界的跳跃式”进化。

4、物种的进化一旦进入轨道将不可逆。

5、天择和人择的本质都是资源的竞争,一旦某一物种的存在和扩大,影响到另外物种的生存,物种间将进行残酷的淘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