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顶尖人才从高校流向谷歌、脸书,是双赢还是隐患?

Facebook的雅恩·乐昆(Yann LeCun),谷歌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还有百度的吴恩达(Andrew Ng),这三位来自不同公司的人工智能专家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在进入这些科技巨头前,都曾是各自大学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里的执牛耳者。

吴恩达、杰弗里·辛顿、雅恩·乐昆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高尖人才跟随这三位业界炙手可热的大牛,开始转入各家科技巨头,为企业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

这些科技巨头们拥有丰富的计算机资源还能开出高昂的薪水,公司和专业人才之间的共同利益需求对于人工智能产业来说是一个福音。但也有人担心,科技公司对顶尖人才的挖掘,会动摇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最终会动摇到商业领域内的应用。

《自然》杂志在近期发表的文中就提及了这样的担心,但从结果看,短期内人工智能的顶尖人才向科技公司流动是不可遏制的潮流。对于公司来说,这些人才带来了创新和技术,可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做贡献。对于个人而言,这些科技公司拥有的数据资源是他们在学校里无法得到的。双方的需求互补后,这一切是典型的双赢结局。

科技巨头布局人工智能

先来看看这些科技公司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到底有多热衷,尤其是在深度学习领域。据说谷歌花了4亿英镑买了英国初创公司DeepMind,除了看中这家公司在深度学习领域里的技术储备外,更重要的是这次收购直接为谷歌带来了14位(DeepMind创始人团队)全球顶级的人工智能科学家。

图片来源:《自然》杂志

Facebook也建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请来的是纽约大学教授、深度学习鼻祖雅恩·乐昆(Yann LeCun),扎克伯格更是在自己个人的Facebook账号上点名表扬自己的人工智能团队,鼓励他们自由研究。

“企业实验室的资源能帮助研究人员取得在学校学术部门无法取得的进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度学习专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于2013年曾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发过一个帖子,他说由于缺乏数据训练,许多算法耽误了好几年,但他在谷歌找到了解决瓶颈的办法。

“AI现在这么热,机会非常多,但真正为这个领域工作的人不多。”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吴恩达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说,自己当时也是被谷歌的数据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吸引。2014年,吴恩达转投百度公司,成为在硅谷工作的百度首席科学家。

另一个吸引人才往这些公司走的原因则更加直接——高薪。“这些私人企业可以提供天价工资。” 一家跟踪英国和美国AI职位变化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塔拉·辛克莱(Tara Sinclair)说。

校企合作究竟是双赢还是隐患

2015年,汽车分享公司Uber为了自己的无人驾驶项目,招聘了卡内基梅隆大学40名研究人员。当时的媒体报道称,这样的行为给大学造成了危机。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主任赫尔曼·赫尔曼(Herman Herman)认为媒体夸大了危机,并对外解释说Uber此举能带来新鲜血液,而不久之后Uber还捐赠了550万美元用以支持学生和教员的工作。同时,这样的做法让申请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了。

虽然危机被夸大,但担心并无道理。毕竟能像吴恩达和杰弗里·辛顿那样,既能保留教职又能在企业担任职务的人才只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