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语音大热,中国巨头如何争夺麦克风?

语音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2011年,Siri被内置在iPhone 4s之中横空出世时,曾掀起一波语音技术和讨论热潮和语音助手的创业热潮。时隔五年之后,Google AlphaGo人机大战将AI(人工智能)从实验室技术变成坊间热议的话题,人工智能成为国内外科技巨头的争夺焦点,语音则成为巨头进军AI的必经之路。

Google I/O大会上,最重要的项目便是Google Assistant(谷歌助理)和Google Home(类似于Amazon Echo的智能家庭音箱助手),Google Home的基础则是语音。

苹果WWDC开发者大会上,5岁的Siri终于兼容了Mac,并向开发者开放,能完成更多任务。

Amazon Echo成为Amazon 最成功的硬件产品,这款产品销量已达到400万,家庭智能语音音箱,被视作是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个爆款品类。

KPCB合伙人、享有“互联网女皇”称号的玛丽米克尔在今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将超过十分之一的篇幅给了“语音”二字,在其看来,“触摸屏+麦克风”正在取代“键盘+鼠标”的交互方式。

如此重要的技术革命,中国巨头自然不会缺席。截止目前,中国市场还没有与Amazon Echo媲美的中国版智能语音音箱,但在软件层面互联网公司却一直在想方设法入局。Siri发布的第二年,搜狗便发布了语音助手,搜狗也是中国最积极投资语音的互联网巨头之一,阿里、腾讯、网易、京东等巨头在语音上虽然偶尔有零星动作,但并未将之视作重点,要么是第三方合作,要么是蜻蜓点水。搜狗是搜索引擎,均崇尚技术,这是其押注语音的原因所在。

输入成中国玩家进军语音的亮点

输入是语音最典型的应用场景,户外、家里、走路、开车,人们有许多时候都不便于打字,或者说懒得打字,抑或打字效率不够高,语音就成为一种选择。随着语音技术的发展,识别准确率、方言兼容度、噪音抗干扰诸多难题都已得到解决,语音识别率已达到实用水平。

在语音输入法上,搜狗输入法、讯飞输入法和百度输入法是最主要的三个玩家。科大讯飞凭借着语音技术切入输入法领域,宣称用户数已过亿;百度输入法也将语音当做亮点,其宣称借助于DeepSpeech技术解决了噪音问题。语音输入量工具最大的则是搜狗输入法,其7%的用户会用到语音识别功能,这一功能每天会有超过1亿次的语音转化量,在整体1.4亿的请求次数中占据相当比例,这也侧面表明,搜狗语音应用最关键还是输入。

搜狗输入法做语音则有5年历史,与讯飞语音输入法强调识别率不同,搜狗输入法更强调智能输入。识别率再高,语音输入依然会有错字现象,手工更改成痛点用语音输入就是因为不想动手。搜狗输入法的解决方案是智能交互,比如用户说“航天一院”很可能被识别为“航天医院”,用户就可再说“一二三四的一”,搜狗输入法就会将“医”改为“一”。这样的交互能实现,关键不在于识别率,而是语义理解,如果没有语义理解技术,就会直接将“一二三四的一”转化为文字。好的语义理解,需要应用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这是互联网公司尤其是搜索公司擅长的地方。

语音输入法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做语音的一大亮点,美国用户并不需要“输入法”,系统自带功能就可满足,因此美国并没有类似于搜狗这样的输入法巨头。当然,英文会需要语音输入,不过这并没有成为Siri的重点,未来或许会出现英文版的语音输入法。

汽车成中国巨头最亲睐的场景

在语音使用场景方面,美国科技巨头更亲睐“家”,Amazon Echo、Google Home均是面向家庭这一场景。家是封闭空间,相对更安静,并且干扰他人和被他人干扰的问题更小,还能与智能家居打通,是非常适合的语音场景。不过,由于做硬件需要较强的“硬实力”,与智能家居打通则需要大量的产业整合,不是一时半会能实现的,因此中国互联网巨头均对这个场景望而却步,阿里、京东有尝试与第三方合作推出与Echo类似的产品,市场表现却很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