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公司和产品公司谁能代表未来?

在刚刚结束的2016新网商年度盛典上,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荣获了“2016新网商年度品牌大奖”。而当所有人都以为荣耀总裁赵明会就品牌营销或新零售来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做技术出身的赵明却作了题为“手机的人工智能技术突围”的演讲。

一直以来,荣耀的品牌营销有一条核心主线,即科技为产品赋能,产品替品牌发声。这也是荣耀被业界定义为科技型企业的原因,不久前发布的荣耀Magic之所以被称为“未来手机”,与其所包含的前沿性技术元素不无关系。与此同时,手机市场也存在很多产品型企业,典型代表就是苹果和小米,这类公司在市场上也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在人工智能已然到来的今天,科技公司和产品公司是如何把握这一趋势的,又预示着怎样的未来?

技术驱动和产品驱动,差别在哪?

在手机行业中,荣耀隶属的华为集团可以说是技术驱动的最佳代表,而苹果则是名副其实的产品驱动型企业。对比二者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风格,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

先从华为来说。关于手机产品的定位在发展过程中几经更迭,从最初的通讯设备到娱乐设备再到新一代计算中心。但在华为的战略布局中,智能手机则扮演了两个额外的角色。在万物互联的趋势下,移动终端扮演的角色是联接万物的入口,华为发布的HiLink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手机可以对一切联网的智能家居进行远程控制,实现互联。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手机仍然是华为眼中人工智能最核心的载体,这也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共识。对于手机这个新的角色,赵明在当天演讲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据赵明介绍,荣耀将依托华为的研发体系,持续打造“端”、“联接”、“云”和“芯”这四方面的基础能力,实现智慧手机蓝图的重要布局,并以一种新的互联网手机形态更新人们对互联网手机的认知。

端,可以比作身体,通过海量传感器和端侧人工智能来复制人类感知现实世界的能力。

联接,可以形容为语言,通过建立智能设备的沟通语言系统,完成智慧手机和智能设备的统一沟通语言,真正意义上实现万物互联。

云,可以视为大脑,传感器和联接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云端的大数据和机器深度学习,实现认知与决策能力。

芯,就好比是心脏,基于麒麟芯片技术、通信技术和先进工艺,智慧手机将能够加速深度学习的算法,提供计算能力且进行安全保护。

聚焦到产品上来看,荣耀早在荣耀8、荣耀V8等产品上便已通过语音识别等功能进行了人工智能方面的初步尝试,而荣耀Magic上的感知亮灭屏、FaceCode识别、智能伴侣等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功能,将手机的人机交互从触控和声控时代切换到了场景识别时代,同时也开启了华为和荣耀尝试人工智能与手机结合的第一步。当然,在智慧手机的布局中,华为和荣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自定义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决策系统、推荐系统等技术沉淀和突破。

回到苹果身上来看。第一代iPhone发布之后,引发了人机交互的第一波浪潮,手机行业从键控时代步入触控时代;iPhone 4S的发布以及Siri的亮相开启了语音交互的先河。然而,随着乔布斯的离世,iPhone销量持续攀高的同时,苹果也彻底沦为了产品驱动型公司。

一方面,近5年的时间内苹果都在进行功能性改进。从iPhone 4S之后,苹果在手机产品上一直在持续产品功能的“微创新”,虽然诸如Touch ID、3D Touch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手机的人机交互方式,但其实早在2003年,指纹识别就曾在手机上应用,摩托罗拉在2011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指纹识别智能手机ME860。简而言之,苹果更多在扮演成熟技术的实践者,而非新技术的开拓者。

另一方面,产品驱动的苹果或将错失AI时代的领军者地位。就在不久前,苹果公布了首份人工智能报告,在惊喜之外却很难让人感到惊艳。从技术上来看,苹果曾经三缄其口的人工智能研究仍集中在图像识别领域,并没有超越谷歌等技术驱动型公司。而在产品思维上,苹果仍在试图利用人工智能来改善拍照功能及其他应用,而华为、荣耀等竞争对手已经在谋划更大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