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来了,那你的商业模式升级了吗?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处在了那个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随着波浪顺顺当当地向前漂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十几到几十年间,它们代表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摘自吴军博士《浪潮之巅》

创投圈永远不缺少风口、热点,但能称之为“浪潮”的大机会不多。资本寒冬下"人工智能"的概念被炒得火热,自谷歌的AlphaGo下完一盘棋后,大家仿佛突然看到了希望,纷纷押注于人工智能,继PC、移动互联网后引领下一个大时代。然而任何时代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大窗口下的机会需要探索的时间会更长。前段时间开复老师也说过,资本追逐下催生的AI泡沫,如果没有合理的业务和现金流支撑这样的估值,一年后融不到下一轮仍然会面临一个短暂的寒冬。那么这些一瞬间站上风口浪尖的AI公司究竟该如何思考他们的商业模式呢?

一、科技创新的逻辑

任何一个时代的技术和商业的发展都会遵循一定的结构层次关系,就像这张图中显示的,最基础的是行业标准层,然后依次是组件层、基础设施层、系统层、应用层,最上面才是面向C端用户的商业模式和内容。那么,让我们沿着这个脉络分析一下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会哪些商业模式。

行业标准层

能在这一层插一杠子的公司基本上可以享受到一个时代的红利,因为他们提供了整个行业的标准和规制,典型的例子比如高通公司的CDMA技术提供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底层编码、传输和通信标准,再比如前段时间被软银收购的ARM公司提供了全球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计算架构。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智能手机企业,无论是苹果、三星,还是华为、小米,都绕不开高通的专利和ARM的授权,它们每生产一台智能手机都要向高通缴纳专利费,向ARM缴纳授权费。高通公司所有员工中数量最多的就是专利律师,所以你们可以体会一下这种商业模式,基本上就是有标准在手就可以躺着数钱的感觉。

组件层

组件层就包括了各类元器件、芯片、存储器等等。技术含量低的组件毛利会很低,技术含量高的组件毛利相对会很高,比如芯片。PC时代英特尔的CPU,移动互联网时代高通的SoC芯片,让这两家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每一波大的技术革新都是源于计算架构和计算能力的提升而产生的。到了人工智能时代,由于深度学习对于并行计算任务的大量需求,英伟达的GPU成了开发者们的首选,去年股价更是大涨了3倍。当然,AI的实现离不开异构计算的支持,未来的AI芯片一定会走向专用化这条路,会有很多基于FPGA和ASIC解决方案的公司出现。人工智能时代的芯片不会一家独大,这里面衍生出来的机会和想象空间会更多。

基础设施层

这里开始我们会分成两条主线来讨论,一条主线是“云”,一条主线是“端”。任何一波大的浪潮都是源于底层计算能力的升级,包括计算平台和计算终端。云上的基础设施由云服务商以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的形式提供,国外的亚马逊、谷歌、微软,国内的BAT、华为,几乎所有的巨头都有云服务部门。端上的基础硬件包括PC,智能手机,以及有可能成为下一代智能终端的VR/AR设备,还有万物互联的IoT设备。

系统层

云上的系统以PaaS(平台即服务)的形式出现,大部分云商都会提供行业云,还有一些专门提供PaaS的服务商。端上的系统包括PC上的Windows,智能手机上的iOS、Android, 谷歌推出的VR平台Daydream,还有机器人操作系统ROS和Turing OS,总之未来的万物互联时代每种终端上都会有相应的系统平台出现。

应用层

云上的应用通过SaaS(软件即服务)的形式提供,端上的应用通过软件、app的形式提供服务。

To C商业模式创新

最上层就是面向C端用户的商业模式创新和内容创新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