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徐立:AI竞争说到底是一场脑力游戏

徐立认为,2014年是视觉识别领域突破工业化红线的前夕,这也是为什么在2014年10月他愿意从实验室出来,创立商汤科技的原因。

再具体到公司投入去做某个细分的技术分支,徐立认为也需要去看工业化的红线。“比如视频结构化这个产品,商汤最早推出市场,因为判断,7个月后这项技术能越过工业化红线,开始规模化的应用。”

徐立在接受科技的采访时说,商业的本质就是“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具体来说,就是“SSD”,第一个S是Scalability ,能标准化和规模化,有足够多的量,这个是为现金流服务;第二个S是Sustainable,即长期可持续性的需求,为稳定性服务; 第三,D是指Differentiation,差异化,为长期性服务。“2B企业的春天在于技术能够做成标准化的产品。”

目前,商汤科技的技术应用在金融、安防、APP、终端等领域,客户有中移动、万达、海航、科大讯飞、华为、小米、中国银联、招商银行、PANDA TV等,约超过400家客户。据徐立介绍,目前是每天签一个客户的速度进展。

徐立介绍,上半年的收入相比去年同期有6-7倍的增长,商汤进入了快速聚集效应增长周期。

以下为科技与商汤科技CEO徐立访谈主要内容:

商汤科技独角兽3年炼成记

科技:商汤快成立近三年了,您会把它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徐立:商汤发展到现在一共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是早期创业期(2014年10月到2015年上半年),那时研究、工程、商务都没有明确的划分,一人承担多职,几十个人对任何事情都快速响应,利用大家积累的学术能力和对行业的认识来做行业的突破。

第二个阶段是2015年上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做两件事情:人才聚集和产品打磨。人才聚集期这一年进行了快速的扩张。

第三个阶段2016年上半年至今,开始引入职业化的经理人来做职业化的管理,包括商务、HR、法务、财务、市场PR,每一个核心岗位,都是从大公司来的高管。用更多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去调整公司的架构,把产研和销售渠道打通,建立起有规模的销售团队。

商汤科技正处在一个快要起飞的状态。之前的增长是接近线性增长,但是现在处于拐点,接下来会有快速的聚集效应和产业效应。就要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了。

科技:这三年来发展节奏把握得怎么样?走快了还是走慢了?

徐立:我们现在相当于是船要下海了。大家知道,造完一艘新船下海会有各种各样的漏,刚开始,大家会忙着去补这个补那个漏。现在我们把这个船的问题都补完了,这艘船已经驶出一段距离了,从江里开到海里了,风浪也更大了。但是不管在补漏时还是在大海里,开船的这个人都要坐在船长室,要看远处,同时兼顾方向性和不漏洞的问题。

人才争夺战:与BAT抢人才

科技:现在人工智能人才争夺非常激烈,顶尖人才非常稀缺,你们如何迅速积累人才?

徐立:在商汤科技发展第二阶段,即2015年,当时做了一个现在来看非常前瞻性的决策,我们判断AI打的是人才仗。

所以即使是在融资并不是特别充分的情况下,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笼络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视觉方面的人才,包括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来进行前期的投入,包括搭建基础的架构,利用这些资源、场景来吸引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人才。

业界人说商汤其实是人才黑洞,我们把一些强的人笼络进来后,这些强人能够进行辐射,把更好的人吸引过来。别人一看这些人都在商汤的平台上,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那么我们也愿意加入。

科技: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商汤科技是如何聚拢人才的呢?

徐立:相对其他人工智能企业强的优势,我们本身是有比较深厚的学术积累。首先我们创始团队是科学家团队。我们通过学术的联系把自己的师兄弟,把自己的学生都集笼过来。

此外,我们通过学术关系,把在微软、MIT、斯坦福的顶级学者,成为商汤的实验室的学术研究导师,给这些导师配备很好的基础设施和架构,包括硬件资源的投入、数据标注的投入、以及硬件平台能力的投入,以这批导师作为吸引人才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