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赛道如此拥挤,UCloud如何继续奔跑?

第四,服务超市。有很多服务是基于IT的,比如说安全服务,以前企业购买安全设备,但是在现在的公有云模式下购买了安全设备后还需要在云上寻找一些安全服务厂商。

第五,大数据阶段。因为通过了前面四个阶段以后,数据全部在云上,那么数据会产生非常大的价值。针对这一阶段的需求,UCloud于2017年推出了“安全屋”产品,为用户提供一个数据交换的平台。

说起UCloud与大数据的缘分要从2016年季昕华在湖畔大学期间与其他成员发起的一次关于数据交换的探讨开始。

会上,有人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家针对汽车行业的保险公司,计划与某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对双方平台上的汽车相关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以便精准广告投放。为了确保数据不被泄密,两家公司约定在杭州一家酒店,将隐私数据资料存放在10块硬盘里,见面后进行交换分析,分析处理完成之后,双方当众砸毁这些硬盘,以确保数据没有被任何一方带走。

这个故事对季昕华的启发很大,作为曾经颇有名气的安全专家,他由此联想到“如何创建一个这样的业务场景——既能满足数据交换的需求,又能满足数据安全的需求”。于是2016年10月份回到上海之后,UCloud开始研发产品,并于2017年6月推出针对数据共享和分析的产品—安全屋,用于解决数据的流通、分享的云计算产品。同时,安全屋还将通过区块链、堡垒机、审核流程等手段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做到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客户可以安全、便捷、灵活地进行数据分析和交换。

第六,人工智能。季昕华指出,在这一阶段AI落地有三个要求:一是要有足够的数据,二是要有足够的计算能力,第三则是要有足够的行业应用。而云计算正能很好地满足这三个要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UCloud要把“CBA”——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战略的原因。

在这一环节,UCloud成立了AI Lab,并推出AI Train(为行业提供廉价、高效的训练集群), AI Onlineservice(协助算法工程师搭建、部署、运算管理系统)等AI基础服务产品。

随着业务广度的不断扩大,单纯依靠公有云已经无法满足很多企业定制化的需求。

2016年初,UCloud与全球第一大Openstack服务提供商Mirantis合资成立的子公司UMCloud开始商业化运营,进军国内私有云市场。UCloud与UMCloud发挥双方优势,提供从公有云、私有云、到混合云等多种模式的IT架构解决方案,合力为国内大型企业级用户IT云化转型提供强劲动力,加速战略革新及产业升级。

说到拓业,季昕华说了一句非常形象的话“创业者跟风跑,UCloud跟着风后面的猪跑。”的确,UCloud从2013年主打游戏领域开始,2014年拓展到在线教育、电商,再到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泛娱乐,2016年的直播、新零售,季昕华选择紧跟每一年的大趋势。目前其业务已覆盖包含游戏、电商、金融、医疗、教育、音视频、企业服务等在内的诸多行业。

四面楚歌,UCloud能否虎口夺食?

继2013年A轮融资后,2014年6月,获得君联资本、贝塔斯曼领投,DCM跟投的B轮融资5000万美元。这一阶段它已推出高IO云主机UHost、云硬盘UDisk、云数据库UDB、以及云内存存储UMem等产品。2015年4月,获得君联资本领投的C轮融资近1亿美元。2017年3月,UCloud宣布已完成9.6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元禾控股、中金甲子共同投资。这轮融资主要用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研发。

在国内公有云市场阿里云可谓是独占鳌头。2017年11月,IDC公布数据今年上半年整体规模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七成。中国公有云厂商中,阿里云份额扩大至 47.6%,腾讯云9.6%、金山云6.5%,中国电信6%、Ucloud5.5%位列第五。

如此拥挤的赛道中,UCloud一直保持前行并且不断获得资本方青睐,季昕华认为,除了其产品的稳定性、性能和服务受到客户认可外,UCloud最大的特点是只做平台不做内容,与用户没有竞争,保持中立是其做金融、政府、传统产业的最大优势。而在这方面巨头们都有自己的主体业务,如果客户的业务刚好和巨头有重叠,选择服务商自然会更谨慎,所以UCloud的中立性成为拿下这部分客户的关键。

正如UCloud2017年的融资发布会上投资方负责人表示的那样,“UCloud是独立、中立的云服务商,五年间迅速成长,业务覆盖从直播、游戏、电商等互联网领域,到零售、制造、金融、医疗等传统行业,发展思路清晰,成绩可观,展示了自身优势及潜力的同时,证实了云计算行业的巨大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