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数据全方位解析:冰桶挑战

冰桶挑战数据分析

这几天最火热的一个话题就是“冰桶挑战”了,TOMsInsight的分析师团队兴致勃勃,从社会群体性惩罚、群体认同心理、道德绑架、从众心理,代入追星,一直到阿希从众实验,甚至到米尔格拉姆实验,一路分析下去,写出来一篇激动人心的分析报告。

但是没想到却被老板无情的压住不发,原因是对热点事件的太过透彻的分析容易引起争论,不符合我们团队低调的气质和风格^_^。

那好,今天我们从数据解析下“冰桶挑战”,只谈数据,只谈数据。

目前为止的数据分析

我们的数据团度抓取分析twitter+instagram+facebook的全部数据,截止到北京2014年8月20日上午9:00,在上述三大社交工具上共有79356人完成了冰桶试验,具体趋势见下图。

冰桶挑战数据分析

可见,国外和国内的情况很不一样,并不是一下开始火热,8月份之前,已经有大概3000多人完成过冰桶试验,当然在8月15号完成大爆发。

另一个结论是由于冰桶试验是1:3的传播,并且在24小时内完成。所以在8月15号之前,很多人都在完成后没有继续点名,或者被点名却没有加入。而8月15号之后,很多人没有被点名也主动去加入。

接下来我们用这79356个已完成冰桶试验的样本,做以下分析:

冰桶挑战
从上图的行业分布来看,如果按照完成绝对人数,几乎有一半是非名人(非名人我们的定义是在twitter或者instagram上的粉丝少于2000, 国外僵尸粉比较少)。

但是从传播展示次数来看,这几乎一半的非名人,在展示占比中,都不到1%。可见在网络传播中的名人效应。而政客在平均传播权重中(平均每人传播次数展现)为第一位,接下来是企业家、影视明星、运动员、娱乐明星。

冰桶挑战数据分析

我们通过图像模糊识别分析技术,模拟冰桶挑战游戏中入镜人数,平均数据是1.76。约三分一直是一个人搞定,大多数有1-2个小伙伴帮助。顺便披露下我们监控微博后国内的数据,目前是9.37。

冰桶挑战数据分析

再看上图数据,87.5%的人通过视频或者GIF分享自己的冰桶试验,也有12.5%的人仅仅通过图片。而通过视频分享的平均时长是9.78秒。8秒的视频分享最多,更多数据见上图分析。

这些人是被点名还是自发的呢,接下来又有一个有意思的数据:

冰桶挑战数据分析

可见大概三分之一的人被点名1次,也有大概10%的人没有被点名。如果结合刚才的趋势分析,大家可能更加对这个游戏的传播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如何才能玩好这个游戏呢?

这个游戏的关键是传播性,不管是为了传播公益还是为了传播别的。假设游戏规则是必须一个人门来悄悄的做,不能给任何人分享,还会有多少人去做呢?

既然游戏是为了传播性,那我们分析下这个游戏中影响传播性的因素。

我们通过每个游戏参与者在社交工具上的数据(粉丝,互动活跃度等)给每个人做基准数据,再根据完成冰桶挑战后传播效果和基准数据对比,获得修正后的偏差数据。换句话说此分析的传播性只是相对于实验人自身。例如如果你一共就10个粉丝,做个试验被转发了1000次,那么就是非常高分,但是如果有10000个粉丝,做个试验也被转发1000次,就是负数高分了。

结果发现,以下四个因素最影响传播性:

创意。我们通过图像模糊识别分析技术,去除围观人群,再把周围的活动景物分成30个等级,等级越高就代表视频中除了围观人群外,活动的道具越多,来模拟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