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品宅配:大数据驱动的C2B模式,连阿里巴巴都羡慕

中国IDC圈3月31日报道:——它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却打造了可能让房地产公司都自叹不如的庞大房型数据库;

——它明明是一家制造业公司,却做出了让总理和阿里巴巴集团参谋长也赞赏的服务模式;

——上游行业不给力,整个行业都陷入低迷的时期,它却偏偏实现60%的年复合增长,2014年单店的营业额最多能达到2亿;

——任何复杂的整屋个性化家具定制,它几乎都能在极短的30天内整装完成。

这是一家广州的装修企业,过去十年,他们用惊人的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柔性生产和大规模定制,他们如何打造了这一项能力?又如何把这一项能力发挥到极致?

2015年2月,刚过完年,广州天河区有一位打算买家具的王先生,在尚品宅配的电商官网看了“全屋定制”的服务后,决定在这家网站上预约“上门量房设计”。两天后,尚品宅配的专员联系王先生上门量房。又过了3天,一套免费的家具设计方案就完成了,王先生过目之后很满意,提了几个细节的修改意见之后就签订了装修合同。15天之后,尚品宅配的工作人员联系王先生,家具材料已经到广州,可以上门配送安装了。又花了4天的安装时间,王先生的新家具安装完毕。

整个过程——从网上预约到安装完毕——只花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搞定了。其中只有四、五天时间在王先生的家中完成,其余时间都在门店、工厂和配送的路上。而整体的费用,却只有整个家具市场的中档水平,比传统的定制低了接近一半。

这是广州一家叫“尚品宅配”的家居企业的定制业务模式,这样的装修流程,每一天都在中国的各个城市发生。

定制:大数据驱动的C2B模式

定制和规模化,从来是站在现代消费的两端,前者是一个高端消费的代名词,后者则往往意味着平价、大众和标准化。

对于所有定制类业务而言,个性是其中高附加值的最终来源,但也是妨碍着业务几何级增长的绊脚石。因为定制的过程中,有太多需要让单个消费者各自满意的细节,这些细节足以让任何一条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线叫苦不迭。

但在尚品宅配的总经理李嘉聪看来,个性与共性并不矛盾,“有一点是最重要的,是基础性的,那就是再个性化的东西,你往下分,还是可以找到有共性的那个层次”。

李嘉聪喜欢用医院配药的例子来解释这个观点。医院每天要接待这么多病人,但药房给药的效率却非常之高,几位药剂师根据单子把药一一配齐,速度非常快。至于你患了什么病,针对性地配哪些具体的药,那是医生操心的事,而药房只管配药。这就是医院把治病这个个性化的事情分割了,往下分成了看病和配药等多个部分,而每一个部分是可以实现标准化的,用信息系统给解决了。

家居也是一样的道理,为几万个不同的户型配备合适的家具确实很耗时耗力,不可能有足够的设计师来完成任务。但是从户型这一层上往下分,可能所有房子的卧室、客厅、厨房的布局都差不多,在这一点基础上,要配置的衣柜、橱柜、台面、电器、床等等家具又有很多共性,如此化整为零,一个户型拆分,每一个部分的配套方案要求就大大降低了。

2007年,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做了一个在旁人看来有些匪夷所思的决定——他打算把所有楼盘的数据都收集起来,建立“房型库”,然后从中降维到可标准化的层次上。他坚信,虽然中国楼盘千千万万,但是户型的种类要远远少于这个数量,而房间的类型可能更少。

为此,他亲自带队到北上广深等城市,收集楼盘、房型数据建立“房型库”。综合统计分析下来,全国这么多的房子,其实只有大约100种卧室和70种客厅。他眼中看到的不再是一整套一整套的房子,而是一个个独立的房间,一件件配套的家居,甚至是一块块独立的木板。

再往后的日子里,这个数据库从单一的房型库扩展到产品库、设计库的三位一体,相互打通成为“云设计库”。一位顾客只要告知所在城市、楼盘、房价、收入、年龄等信息,设计师就可以在系统中找到过去三个月、半年、一年内类似顾客中受欢迎的几十上百套方案,作为参考。如果顾客在价格、样式、颜色、布局等细节上有任何的要求,只需要在现有方案上进行微调,设计流程非常快速。

而这每一套的新方案,又会上传至数据库中,成为后来者的参考。这样重复滚动之下,短短五六年时间,尚品宅配竟然已经为全国近3万个楼盘,40多万户家庭提供了近30万种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