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奇为什么要拆分百度金融?这个时间点合适吗?

百度金融终于要分拆了。

陆奇在百度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将重新构架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计划让百度金融独立运营”时,大约很多人都在这么想:百度的这位“关键先生”,总是善于创造这种意料之中的意外。

百度金融

但这个时间点很微妙,最近互联网金融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校园贷被要求退出整改;5年开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了31次“风险”和28次“监管”;一向稳健的陆金所经历了一场疯狂的“挤兑”风波;老牌P2P红岭创投要清盘退出网贷市场。

百度在这个时候提出要分拆金融,显然不是最稳妥的。或许,现在的百度太需要证明自己,这促使陆奇必须甩掉一切包袱。在阿里和腾讯的先后站上或逼近4000亿美金之后,市值不到800亿美金的百度需要证明,它仍有资格站在BAT的队列当中。

分拆能带来什么

参照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的经验来看,分拆金融业务的原因无非两个:做成纯内资背景和维稳股价。

陆奇对媒体表示,分拆是为获取更多业务发展所需的牌照,以最适宜的机制,保障百度金融长期快速健康地发展。对金融机构来说,纯内资背景确实会带来很多政策便利,这也是蚂蚁金服坚持要在国内上市的原因。

目前FSG仍在在朱光治下。当时李彦宏安排这位擅长处理政府关系、一手解决了百度当年三鹿奶粉事件的副总裁负责FSG,除了显示重用之意、给在公关领域已经接近职业天花板的朱光开疆拓土外,一个不可避免的猜测是,他需要朱光帮助FSG完成政府关系的构建。

蚂蚁金服在这方面做了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与包括社保基金、中国人寿、海南建银、中邮资本等国有资本都形成了利益绑定。百度金融分拆要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资本引入,朱光是否会采取类似的方式尚不可知,但他一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分拆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股价。经历了2016年的风雨飘摇后,事实上百度目前仍未从信任危机中脱身。因此对百度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有两件,一是把市场眼光引向未来,二是全力维稳。前者就是陆奇所说的“ALL in AI”,后者则需要剥离一切不稳定资产。

相对于搜索业务和人工智能,金融业务的风险显然更高,尤其是百度金融仍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中。百度二季度财报显示,智能消费金融平台整体放款额较上季度增长60%,智能财富管理平台AUM规模较上季度增长37%。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增长,百度的模式将逐渐变重,对市值和股价形成较大的不稳定因素。

事实上,评级机构已经意识到这种风险。今年5、6月,穆迪和惠誉先后将百度列入负面观察名单,理由均为担心高速增长的金融服务业务将增加公司的声誉风险及或有负债风险,并认为与“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国内同样开展了金融服务的企业相比,百度逊色很多”。

另外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数据是,京东在2016年11月分拆金融业务后,当日股价上涨了11%。

百度的坎坷金融路

百度金融经历了一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相比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百度金融不幸先天不足。由于电商方面的多次尝试均宣告失败,导致百度金融缺乏萌芽土壤。

颇为唏嘘的是,要讨论百度的电商和金融业务,都绕不开百度前太子李明远。百度有啊和百付宝两个项目都诞生于他的手上。

2007年,电商项目开始启动,百度电子商务事业部正式成立,李明远任总经理。有啊的发展并不顺利,2010年百度与日本乐天成立合资公司,李明远离开百度加入UC。2011年,百度有啊关闭,百度的第一次电商尝试宣告失败。

李明远重回百度后,终于在2013年拿到支付牌照,同年上线百度理财平台。此时距离支付宝出现已有10年时间,蚂蚁金服的前身小微金服也已经成立,业务范围包括支付、小贷、保险、担保等领域。

起步较晚,又缺乏电商场景,这使得百度金融有严重的先天不足。

在很长时间内,财付通和百付宝都属于腾讯和百度的鸡肋产品,进展缓慢又无法放弃,只能望支付宝而兴叹。但后来,财付通遇到了微信支付,这条路上就只剩下百度孤独地遥望着。

直到2015年,外界才看到百度真正试图在金融方面发力。

2015年11月,百度先后宣布与中信银行发起百信银行、与安联保险和高瓴资本共同发起百安保险,前后间隔不到一周时间。12月,百度宣布整合原有金融业务,组建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业务范围包括支付、消费信贷、企业贷款、理财业务、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