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硬的泡沫:智能硬件进入新时代

  但不管怎样,任何技术、事物乃至用户习惯的演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以插座为例,早先的需求是,插上能通电就行,生活水平提高后,用户对品牌有了要求,再过两年,当市场上的产品90%都是带WiFi和遥控控制的之后,很大一部分消费者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智能插座。如同时下的智能电视,这种转变可能会随着消费升级和更新换代而来。

  “炫酷产品有可能是脱离生活的,它需要在底层技术,如传感器上有核心突破,这要等待产业链成熟才能实现量产,例如谷歌眼镜,现在就不往前发展了,我们期待可以看到创新的产品形态加上踏踏实实的品牌运作和销售,智能硬件说穿了是个进阶版的消费升级过程,”杨海涛说。

  事实上,国内智能硬件的发展确实也是沿着这样的路径。小米和奇虎360等“低价杀手”的加入,极大拉低了智能硬件的价格,让智能硬件不再高不可攀,迅速进入了大众的消费区间。一个小米手环79元就可以买到,一个奇虎360的超级充电器,只卖39元。当智能与不智能之间,几乎不存在价格差异的时候,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智能产品可能带来的生活便利呢?

  巨头的焦虑

  物联网的到来,最先嗅到机遇的其实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鳄们。在谷歌以3倍溢价收购Nest的示范效应下,其他互联网巨头纷纷跟进,对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企业展开了一系列收购。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也不甘示弱,小米、乐视和奇虎360亲自操刀上阵,分别在手机和超级电视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它们依靠自己对“软件+硬件+服务(或内容)”的深刻理解,甚至将很多传统硬件大佬都抛在了身后。

  

  BAT也没闲着,小度WiFi、腾讯路宝、天猫魔盘纷纷面世,但大多都是“然并卵”,如今几乎没有多少人能想起这些产品。不过,就算缺乏硬件研发能力,也不能阻止它们对智能硬件这块蛋糕的觊觎。它们纷纷整合旗下最核心的资源,推出包括众筹、孵化器、技术解决方案、销售渠道等在内的综合服务,使出浑身解数试图吸引更多的硬件创业者,以实现各自的平台梦想。

  至于传统硬件巨头,它们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碾压式”的重点布局能力,如果初创企业不幸撞上大佬,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幸运的是,目前大佬们的注意力还主要聚焦在规模大、标准化高的产品上,在小批量和个性化的产品上,硬件巨头目前很难做到高频变换。

  综合来看,不管是互联网巨头还是硬件大佬,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目前没有一家能在智能硬件领域形成绝对优势,这就给创业者们留下了巨大的机会和生存空间。柴火创客空间CEO刘得志表示,互联网公司是从战略布局出发,而不是基于生活的需求,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多是做出同质化的东西,很难做出好的产品。而科通芯城董事长康敬伟也认为,智能硬件市场很难出现一统天下的大平台,平台之间也会有合作和交替,“智能硬件之所以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因为它还没有形成巨头,BAT很难在这个领域形成真正的影响力”。

  小而创新 大而扶持

  物联网时代会形成新的类似BAT这样的行业巨头吗?不可否认,现在的巨头都非常聪明,它们善于模仿、善于收购、勇于扼杀竞争者。诺基亚、黑莓、盛大等无数个经典的教训摆在眼前,当变革发生之时,一不小心,转身不当,就会被历史的洪流推倒。

  尽管巨头们忧心忡忡,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拥抱变化,但在物联网的浪潮中却似乎力不从心。这主要是由智能硬件的行业特性决定的。智能硬件的市场是多态的,不管是沙发、水杯,还是身边任何一个物件,都有自己的定位、风格和用户市场。这种形态上的碎片化决定了,智能硬件很难形成所谓的入口级产品。小米曾一度认为智能路由器将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为此大力布局,但目前来看收效不可谓不惨淡。智能路由器没能与用户产生交互,依然摆脱不了被闲置的下场。

  周鸿祎也不得不承认,与软件的爆品一天可能有上百万下载量不同,“智能硬件再怎么样,用户是要真金白银花钱买回去的,用户是需要一个一个积累的。”智能硬件的创客们追求的不应当是大市场,而应当是忠实使用者。当一个小众的需求被放大至全球市场时,小市场也可以成就大市值,GoPro和无人机的成功都印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