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乱的可穿戴市场:春秋争雄未果 战国就要到来?

  手环手表已经满大街了,“可穿戴”的概念也已经滥了,但它们的实际使用情况呢?并不乐观。

  可穿戴设备领域似乎不缺少新人,从苹果、三星、索尼、LG到不知名的小公司,谁都可以在里面玩。但没哪家的产品能像手机一样受欢迎。据分析公司Kantar Worldpanel最新的数据,仅3%的美国成年人拥有可穿戴设备。

  

 

  同物联网和VR这样的概念一样,可穿戴设备也会是很多公司在2016年的重点,但若要知道它会怎么发展,应该先了解下它现在怎么样了,以及最重要的,可穿戴设备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这个词可以指任何戴在身上的东西,不过现在它主要指两类产品:智能手表,以及其它。

  手环等健康追踪设备应该归属为第二类,一般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功能包括计步,运动量,心率等,让用户了解自己的健康水平。

  智能手表的价格一般几百元起,有牌子的多数是几千。它们能年接受手机上发来的通知,比如邮件,短信和应用通知,有些还能接电话。手表也往往能做手环可做的事,可能强大些。

  从销量上看,现在手环比手表更受欢迎。IDC最近的一份数据显示,手表销量仅占所有可穿戴设备的三分之一,其它多是手环等产品。不过随着用户界面和功能的提供,手表类产品有望在2018年左右超越低端的手环。目前来看,更多用户只想花少点钱体验一下计步等功能,而不愿多花上千块买有触屏的智能手表。不过,与从功能机向智能手机的转变一样,手环等基础类可穿戴设备会最终让更多消费者想购买功能更齐全的手表类产品。

  不少分析师也认为,智能手表会从手机的附属品,进化为更独立的设备,脱离手机进行计算处理,这样应该会吸引更多用户。

  可穿戴简史

  可穿戴的历史起源于计步。电子计步器差不多是在10多年前逐渐受到重视,2006年Nike发布了Nike+iPod,当时很多爱好者会用iPod等设备计步每天的步数。

  

 

  同时,智能手表也开始发威。黑莓手机和有键盘的PDA逐渐流行,2007年iPhone也诞生;最开始支持物理键盘的Android也转变为触屏操作系统,开始了与iOS的竞争。

  没多久,公司和消费者意识到手表,计步器和手机的关系比他们想的更和谐。当然,各家公司对该怎么做都有自己的想法。Fitbit和Jawbone强调的是简单和廉价,屏蔽只是一个选择项,主要靠手机和电脑来展示数据。Pebble则采取了与手机应用相同的方式,并兼容iOS和Android,想占领更多人的手腕。三星和苹果随后加入,开发了更复杂的手表。

  其它参与到可穿戴设备中的公司还有索尼,微软,以及一大堆不出名的公司。

  Pebble创造了市场

  如果说有一家公司在定义什么是可穿戴设备上,应获得比其它公司更多认同的话,那应该是Pebble了。经过30天破纪录的众筹,Pebble让更多人知道了可穿戴这个词,而当时它的产品还没出来。

  2012年4月10号,Pebble手表上众筹,当时它只希望能收获10万美元让第一批产品诞生。当时的Pebble配备电纸屏,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支持iOS和Android。当时很多人在问:为什么要在手腕上显示邮件,推文和通知?为什么要用手表记录走了多少路?这种设备有什么用?尽管这些问题很少得到回答,但拦不住越来越多的人给它投钱。

  最终约6.9万人支持了Pebble,贡献了1000多万美元。Pebble也是第一家智能手表销量过百万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