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环出货量高:销量好不等于产品好

  对于企业来说,与其向消费者讲一些他们还难以认知的前沿技术,倒不如直接对他们讲一些大众能够听得明白的认知点或者说是需求点。只要是用户能够理解的,并且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这些功能是可以为他们带来帮助的,那么这样的产品他们也是愿意买单的,哪怕就是简单的运动量监测,只要产品在技术上有实际的指导、参考价值,那就是用户的需求。相反,那些并不可靠、实用的功能,或者与手机叠加的“鸡肋”功能,却很难引起用户的兴趣。

  小米手环的正向价值

  小米手环,之所以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取得出货量的大丰收。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小米手环成功的八字秘诀:简单、极致、价值、细分。

  1、简单。在当前很大一部分智能手表、智能手环都在追求万金油功能的时候,小米手环反其道而行之,进行功能聚焦,把能砍掉的功能统统砍掉,就聚焦在运动计步上。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在当前整体产业链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产品性能。甚至包括UI、外观设计,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简单”,越简单越好。哪怕最后就只剩下一项功能,只要这项功能可以给用户带来极致的使用体验,就能够获得用户的认同。在这方面,小米手环和Fitbit手环,可谓是不谋而合。

  2、极致。简单之后剩下的就是一件事情,如何将这些功能、技术做到极致,至少是能够真正给用户带来价值与意义。比如具有定位功能的儿童可穿戴产品,这也是我一直看好的领域,因为这类产品对于父母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刚需,也是所谓的“痛点”产品。但目前我对现有的产品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就目前的这类产品而言,没有一个是“靠谱”的,这不是说可穿戴设备硬件本身不行,而是当前的定位技术不靠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因为父母相信了产品的宣传而放松了警惕意识导致孩子出了事情,那么不仅对用户造成巨大的伤害,同样对整个可穿戴设备产业而言也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因此,如何将产品技术性能做到极致非常关键,至少也应该要达到靠谱。而在这方面,不论是小米,还是Fitbit,以及微软的智能手环,或是曾经的NIKE ,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通过将简单的功能做到极致,就能获得用户的青睐。

  3、价值。小米手环,包括当前热销的人体可穿戴设备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功能比较单一,并且价格比较低廉的运动监测类产品。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局面?主要还是用户认为支付这样的价格获得这样功能的产品,值!而对于那些动辄上千元的可穿戴设备,尽管看起来比电子表要漂亮很多,但用户却摸不准这种迷你的类手机产品的使用价值到底在哪里。

  当然,苹果智能手表就跳出了这样一种怪圈,直接与瑞士时装表比科技、比时尚,这就是苹果智能手表的价值所在。但我们今天的很多智能手表缺乏价值点,与时装表相比又不够时尚;与手表相比又防不了水;与手机相比又是个鸡肋;与手环相比价格高出了好多倍,而且多了个显示屏之外,也很难直观的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异。一旦消费者无法明确的感知产品的价值所在,必然就失去了支付货币的动力,对于企业来说,也就进入了销售困境。

  4、细分。小米手环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智能手表、手环泛滥的今天,采取了细分市场的策略,专注于做运动监测类产品,也就是说把产品非常清晰地定位到了运动监测需求的这类用户人群中。

  细分,可以说是当前智能穿戴创业者突围的一条关键路径。比如我们定位为健身房的用户,一是由于这类用户相对比较集中;二是由于这类用户的运动方式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就相对容易通过算法技术得到比较精准的监测数据,这对于用户来说就具有比较实际的参考价值与意义;比如专门定位为瑜伽爱好者的训练、指导、监测设备,通过将瑜伽的常规训练方式以及训练人员通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数据模型处理,就能很好的实现监测、指导;比如在运动领域继续细分,专注于做跑步监测、训练、指导,或者是专注于做户外登山爱好者的可穿戴设备等,这些专业细分市场的切入可以说,即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突破点,也是当前的一个蓝海市场。而在当前产业链技术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越是聚焦细分市场,就越容易做出可靠的产品,并且积累有效的用户与数据经验,再通过这些用户与数据经验为自己在这个领域内,在算法技术上沉淀出技术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