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环出货量高:销量好不等于产品好

  小米手环就让我们看到了,它在计步算法上获得的成功,不论它的产品品质如何,其在单一计步的算法技术上可以说确实是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算法技术,这得益于它将小米手环聚焦在细分市场上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小米通过聚焦在计步这一细分市场上,建立了相对精细的算法模型,而后用基于大量的用户数据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算法模型,就让自己的算法技术进入了一种良性的循环阶段。

  可以说,以上小米手环在简单、极致、价值、细分这四个层面的做法是值得当前智能穿戴产业从业者们思考与借鉴的。

  小米手环的反向价值

  小米手环的出货量显然是成功的,但这并不代表它就不存在问题。在我看来,小米手环至少可以给创业者带来以下几点的反向价值借鉴:

  1、不要为价格而价格。尽管小米手环的79元定价具有极大的杀伤力,但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小米手环公司,也就是华米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而是商业机构,他们也需要赚钱。那么问题来了,就说功能再简单吧,芯片、传感器、线路板、电池、表带一样都不能少,也就是说麻雀虽小这五脏还是要俱全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控制成本除了批量的规模效应之外,剩下的无非就是降低产品品质。

  成本随着规模效应的下降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但幅度空间不会太大;那么,剩下的就是压缩品质与生产制造工艺,以及营销费用,或者是放弃利润,只有从这些层面去降,才能实现低价。而小米手环能放弃利润吗?按照同行的测算,小米手环的成本大概在30-40元之间,也就是说它的毛利润还是高达100%。

  这难道就真的如同他所说的同行的利润太高了,他们就是把同行的利润率降下来的行为吗?显然不是。他的利润率与当前的行业利润率相比差不太多,而其他一些产品之所以贵,其中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就是产品品质成本相比于小米手环要高。而小米手环则在品质与工艺上的压缩方面花了不少力气,导致产品的质量问题频频发生。不是表带出问题,就是表扣出问题,或者是监测主体脱落。还是用老祖宗的那句话来说吧,一分价钱一分货,你懂的。

  因此,我还是希望创业者们不要一味地追求低价,而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把产品的品质真正地做好,让用户购买一个放心、安心的产品。不是消费者不愿意付钱,也不是消费者付不起钱,而是当前的很多产品没有足够的理由让消费者支付这样的价格。

  2、销量好不代表产品好。小米手环的出货量排到了智能手环类产品的全球第二,那么我们来看看促进它销量的最大动力到底来自于哪里。大概由以下几类人群:一是米粉,这些“忠实”的铁杆人群就不谈了;二是玩玩,这类用户可以说占了不小的数量,就是因为79元的价格,很多人为了跟上科技时代的步伐,于是就去买个玩玩,反正也就79元而已;三是礼品,过去很多的会议、活动为了吸引参与的人群,通常会搞个U盘之类的小产品作为赠品,而这个市场显然被小米手环取代了很大的一部分,一方面便宜,另外一方面又是个新科技产品,用小米手环作为礼品可以说是一种既省钱又有面子的事情。

  因此,我说小米手环的销量好并不代表是由它的产品好而引发的。按照解放日报的报道,我国个人年礼品需求在5055亿元,团体年礼品需求在2629亿元,整体市场接近8000亿。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等措施的实施,商务礼品需求正呈急速下降趋势,而亲朋好友及同事之间用以构筑感情交流的个人礼品需求却在逐步扩大。

  正是由于这种个人礼品需求的释放,及其本身所存在的庞大市场,造就了小米手环今天的辉煌。不过,对于当前的智能手表、手环类产品而言,礼品市场的渠道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而且这个渠道尤其适合于消费价格不高的产品。因此,对于智能穿戴的从业者们来说,不要受小米手环出货量排名的影响,安心做好自己的产品。产品就是品牌,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

  3、500万只是数字不是本质。上个月初,小米生态链产品规划总监孙鹏在微博上表示,小米手环自上市以来的总销量已经突破500万,单月过100万。这个数字并不能代表着商业上的成功,只能代表着小米手环成为了搬运工的代表。而且与Fitbit也存在着本质的差距,就按Fitbit实际销售的智能手环的ASP(平均价格)来计算,平均差不多是39美元左右,与小米的15美元相比,差了差不多3倍的价格。这说明Fitbit不是靠压缩品质而后降低价格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而是通过产品与技术,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换句话说,小米手环的杀手锏在于产品价格,而Fitbit的杀手锏在于产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