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通吃中国 ,江南春通吃互联网

  3

  2010年,iPhone 4上市,分众传媒集团研发部总经理李美美开始担心移动互联网有可能把分众逼到死胡同。江南春的手机是由李美美负责购买,她把iPhone 4带到江南春面前,告诉他:这东西将来很可怕,有可能成为广告的载体。

  江南春立即着手进行分众与移动互联网的对接。分众传媒对移动互联网的试水,始于2006年收购了一家手机广告公司,改名为分众无线,用短信向用户推送广告,不管如何用数据精准判断用户的需求,但是这种强制性的短信推送,对用户是骚扰。

  这一次尝试,夭折了。江南春也由此反思了分众传媒到底擅长做什么?他将媒体分为渠道型媒体和内容型媒体,强调用户体验、生产内容吸引眼球的内容型媒体不是分众传媒擅长的。分众传媒擅长渠道,分众的广告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象,不是因为广告设计精良、故事情节动人。“你在电梯里面对和一块不锈钢板还是有文字有画面的图片交流时,我相信你会有个选择。”江南春说,“这和在飞机上看航空杂志一样,消费者记住的只是图片,是卡地亚、欧米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你处在无聊的时间和空间中,广告就成了内容。”

  2012年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有人曾经建议江南春做APP,这样大家低头的时候也能看到分众。江南春拒绝了,其中有原因就是江南春认为分众不擅长做内容。“第一,之前的焦虑是担心大家都低头,现在我发现人总要抬头的,而抬起头时,分众往往就在他面前;第二,分众不是做APP起家的,不一定会比其他人更了解用户。”

  2011年,受维络城的启发,江南春推出了一拖三大屏和Q卡。原有17英寸液晶屏改为21英寸液晶屏,连带Q卡发放终端,下面增加3个小屏幕与大屏幕联动。用户第一次获得Q卡之后,将手机号码与Q卡捆绑,每次经过分众液晶屏刷一下Q卡,手机就能通过短信获得商品优惠券或者促销信息。

  一拖三大屏遭到了写字楼开发商和物业的反对,就像6年前分众上市后推出数码海报(没有声音、可翻页的静态图片展示屏幕)一样。当时,物业担心在液晶显示屏外又加上数码海报,会让写字楼环境太过商业化,10个合作写字楼里,半数以上都拒绝了分众。江南春告诉李勤,哪怕不挣钱也得干。这家公司在江南春的管理下,颇有铁军风格,用高管们的话来说:“哪怕满地打滚也得完成。”3个月内,数码海报在7个城市推广开。

  这一次做一拖三大屏,李勤向物业让出了一块小屏幕做写字楼自身的宣传,得以换来屏幕改造的许可。3个月内,她在12个城市安设了4万块一拖三大屏,400万用户注册Q卡。但是,这卡携带不便,容易丢失,加上客户提供的免费产品储备变少,用户活跃度明显 下降 。要刺激用户使用Q卡,需要不断投入更多的优惠产品,成本很高。耗资1.5亿元进行的Q卡,以失败告终。

  江南春后来反思,应该等到NFC功能起来之后再做。不过,一拖三大屏成为意外的收获,这种屏幕广告组合更灵活,现在已经扩张到10万个。

  虽然Q卡失败,但江南春相信万物互联,屏与屏之间肯定能打通。他又在屏幕中内置局域网WiFi,用户登录WiFi,手机屏幕就能跳出APP推荐页面,用分众WiFi下载APP,是平常下载速度10倍。江南春设想,如此分众就能成为应用分发市场,但是等电梯的时间太短,不足以让用户连接,这是伪需求。最高峰一天,也只有几万个下载量。

  这个项目又被砍掉了。

  江南春是“霸道总裁”,他的决策效率高,但犯错成本也更大。江南春说:“我一年要见一千个客户,所以我对市场的判断力足够强,我的决策不是建立在拍脑袋的情况下,而是建立在对这些客户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另外,我希望分众像创业公司一样,具有非常快的决策效力,哪怕撞南墙,可是大家都是在错误中长大,不敢于试错,怎样知道什么是对的呢?况且经验教训只有自己摔下去血流成河,感到深切痛楚才会从中学到东西。”

  付了上亿元的学费后,江南春又开始研究微信。从微信摇一摇功能那里获得灵感,分众和一些主流APP合作,例如用户手机安装了360安全卫士,在液晶屏那里摇一摇,就有机会获得蒙牛的免费牛奶。一周内约有1600万人次参加这个活动。

  2015年,分众推出520宠爱节活动,实际就是用微信摇一摇抢红包,前提是关注分众专享公众号才能领取红包。分众总共投入了1亿元现金红包,为分众专享积累了3000多万用户。分众专享直接向这些用户推送现金券、免费提货券等,有时候也推送APP,能带来几十万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