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曾经被我们误读的大数据

如今,业界和学术界一直在热议大数据,不管是学术圈还是IT圈,只要能谈论点儿大数据就显得很高大上。然而,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大数据营销等等事情仅仅只是个开始当然,也有很多人直接批判大数据或大数据营销给我们造成的隐私威胁,大数据到底是什么?它又有着哪些价值呢?

大数据

如今,业界和学术界一直在讨论一个词,那就是大数据。不管是学术圈还是IT圈,只要能谈论点儿大数据就显得很高大上。然而,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大数据营销等等事情仅仅只是个开始,对大多数公司来说,大数据仍有很强的神秘色彩。于是,在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如何运用大数据进行挖掘时,各种过于神化大数据的舆论就已经不绝于耳了。当然,也有很多人直接批判大数据或大数据营销给我们造成的隐私威胁。也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大数据,到底有什么价值。

于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围绕下面几个问题与大家分享有关大数据的几个观点,也扒扒大数据的那些事儿:

1、大数据营销和个人隐私泄露究竟有无因果和逻辑关系?

2、大数据营销到底能带给企业什么样的价值?到底能带给用户什么价值?用户是否全盘否定或反感大数据营销?

3、如何正确看待大数据?如何看待大数据和传统调查方法或统计学的关系?

4、大数据营销究竟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一、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与数据隐私的忧虑相伴而生

社交媒体的出现,让用户数据的分享数量达到了难以估量的程度。而如今,社交媒体的种类有增无减,智能手机的更大普及,又让更多用户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从而又进一步贡献更多数据和内容。这样的数据增量让全球社交媒体的收入大涨,仅根据咨询公司Gartner201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全球社交媒体收入估计达到169亿美元。

一边是社交媒体因为大数据的盆钵满载,另一方面则是用户不断毫无保留的将个人信息交给互联网,这些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地域、生活状态、态度、行踪、兴趣爱好、消费行为、健康状况甚至是性取向等。一时间,针对海量用户信息的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精准营销、广告精准投放等等迅速被各大公司提上日程。

比如,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就会告诉我们,利用数据挖掘如何掌握我们的行踪。一个美国家庭收到了一家商场投送的关于孕妇用品的促销劵,促销劵很明显是给给家中那位16岁女孩的。女孩的父亲很生气,并找商场讨说法。但几天后,这位父亲发现,16岁的女儿真怀孕了。而商场之所以未卜先知,正是通过若干商品的大量消费数据来预估顾客的怀孕情况。

类似的大数据挖掘和营销事件在今天更多的发生,尤其是社交媒体产生大量数据后。于是,许多人对个人隐私数据开始担忧,开始批判大数据精准营销侵犯了个人隐私,忧虑我们进入了大数据失控的时代,并将原因更多归结于社交媒体。

二、大数据营销和个人隐私泄露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逻辑关系不成立!

如果客观的分析一下上述问题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难以分说的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一味地批判大数据分析对个人用户数据的泄露或滥用是不客观的。

因为,社交媒体的本质在于分享和传播,社交媒体的出现的确满足了人们分享个人信息、晒各种数据的欲望,让人们在过去无声无息的生活中突然转移到了可以让全世界看到自己的平台上来。人们从而达到了内心的满足感和存在感。因此,单从个体的背后心理来考虑,社交媒体对他们来说是有益的,他们不认为自己贡献的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既然分享出来,那一定是希望或允许别人看到的。因此,这是一种无形的默许的交易,用户乐意把自己的各种琐碎细节暴露于社交媒体,而对社交媒体上杂乱无章的海量用户数据进行有序的分类和分析也没有什么不妥。

当然,如果社交媒体平台随意滥用或泄露用户的后台数据,比如个人联系方式、家庭住址、银行等极为隐秘的信息,这的确是赤裸的侵犯隐私的行为,极其没有道德,必须要受到谴责和法律制裁。

但目前,许多大数据精准营销的前提是对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公开显在的信息进行算法归类和内容分析,从而对海量用户进行人群划分,或者对小众群体进一步细分化,甚至达到某种程度上针对单个人的个性化定制,最终达到精准推送广告或有针对性推出营销活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