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系统将成为下一代商业护城河

护城河不再?

在当前的变革浪潮下,还有可能建立稳固的护城河吗?对于创建者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创建每一个优势都会被大街上其他团队所复制,或者至少,他们觉得,只能在大范围上创建护城河。开放源工具和云将权力推给了“新任在位者”——当前一代规模庞大的企业,它们拥有强大的分销网络、高昂的切换成本以及强大的品牌效应。Apple,Facebook,Google, Amazon 和 Salesforce 就是这样的公司。

为什么人们感觉好像没有“护城河”可造了呢?在这样一个云和开放源的时代,攻坚克难的深科技虽然是护城河但是已经变得越来越浅。开放源的使用使得将技术进步变现愈发困难,而利用云平台散播技术则将可防御性分散到产品的不同部分。过分关注科技而没把它放在客户问题中思考的公司将会夹在两难之地——或者正如我说的,“处在开放源和云平台之间”。举个例子说,当前的技术如 Oracle 的私有数据库正在受到如 Hadoop 和 MongoDB 等开放源的攻击,在云平台上则受到 Amazon Aurora 和Google Spanner的攻击。另一方面,建立良好客户体验的公司可能会通过软件的工作流程来发现防御性。

我相信深科技护城河没有完全消失,仍可围绕知识产权创建可防御商业模式。如果你在技术栈选择一个问题,能够最优解决方案,那么你就可以创建有价值的公司。然而,这意味着选择的技术问题,其替代品要尽可能少,而这需要硬工程(hard engineering),需要操作技能来扩大规模。

当今的市场更喜欢“全栈”公司,包括提供应用逻辑、中间件和数据库的 SaaS 产品。科技在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中开始变得隐形(比如说只要你的外卖按时到,没人关心到底是哪个数据库支持者你最喜欢的移动应用!)在消费者的世界里,Apple 使得集成体验或者全栈式体验在 iPhone 上备受欢迎,将硬件和软件无缝连接。这种集成式体验也将会统摄企业软件。云平台和 SaaS 使得直接接触到客户成为可能,并降低了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客户正在以 SaaS 应用的形式,购买全栈式技术,而不是购买各种技术堆栈,自己创建应用。这种对整个应用体验的重视或者对“技术栈顶”的重视也是我为什么还会通过额外框架、企业系统堆栈来评估公司的原因。

企业系统堆栈

blob.png

参与系统 & 记录系统

记录系统

在系统堆栈的底部,通常是一个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构建应用程序。如果数据和应用支撑着关键的业务功能,那么它就是一个“记录系统”。一个企业有三种主要的记录系统:你的客户、你的员工和你的资产。CRM 拥有你的客户,HCM 拥有你的员工,ERP/Financials 拥有你的资产。围绕着拥有记录系统,一代又一代公司出现,每一波浪潮都会涌现出新秀。在 CRM 领域,我们看到 Salesforce 代替 Siebel 成为客户数据的记录系统,Workday 代替 Oracle PeopleSoft 成为员工数据记录系统。Workday 还扩张到了财务数据。其他应用程序也可围绕某个记录系统建立,但是通常都不如实际记录系统有价值。比如说,像 Marketo 和 Responsys 这类市场营销自动化公司围绕 CRM 创建了应用程序,但是都不如 Salesforce 有战略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