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有了艺术造诣 设计师再也不怕没灵感了

从运动鞋机器人到造型师机器人,各大品牌都在探索人工智能。迄今为止,结果好坏参半。

时尚界一直都在引领潮流,从光鲜耀眼的可穿戴设备,到人机互动的新型更衣室,再到在时装T台上走秀的栩栩如生机器人。这个行业逐渐在接纳人工智能,探索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影响电商生产力、零售商体验、促销活动,甚至是服装本身的创作。

随着在线购物的持续增长,企业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来引流并留存客户。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做到这一点。它可以作为一种沟通方式,向受众提供关于产品发布以及可用性的相关信息。它可以在创造性算法的帮助下,向用户提供交互式叙事方式以及独特的数字体验。它可以通过追踪用户的喜好,提供定制化的购物体验,从而强化电子商务效果。

这些都是时尚界迫切希望和需要的东西。问题是,该行业还没有搞清楚如何才能最好地使用人工智能。一些公司急于试水这一领域,推出了一些服务,但这些服务往往是由技术而非创意主导,结果导致了都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实质内容。“聊天机器人”已经成为最常见的过度使用的例子。

诚然,聊天机器是一种智慧方式,其可以吸引消费者,在消费者所选择的平台上与其交互,无论是Facebook、Slack、Skype,还是零售商网站都可以使用。机器人无处不在,因为它们是相对简单的对话平台,可以取代一些人工客户服务。这种方式以创造性、幽默力见长,也获得了成功。例如Taco Bell的Slack TacoBot机器人,能够让饥肠辘辘的办公室职员可以在处理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点餐,看似这种工具与快餐连锁店的特性如出一辙。

在品牌认同方面,一致性至关重要,时尚也不例外。“你所提供的东西必须要与品牌相匹配,”Ryan Opina如是指出,他是Engine Digital的用户体验副总裁。“否则很容易会被扔到垃圾邮件里。”据一家专门致力于改善人类与机器人间沟通的公司Botanalytics数据显示,避免这种陷阱尤其重要,有40%的用户在一次互动后就会离开。“现在,时尚品牌仅仅开始利用人工智能,只是成熟科技在市场营销的尝试,而不是把它作为特定品牌的一种表达方式,”图像制作以及内容创作公司YARD创始人Ruth Bernstein指出。“我们很容易被冲昏头脑,‘哦,我们在做机器人,仅仅是因为我们可以’。”

那么,一个成功的时尚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呢?去年秋天,巴宝莉在伦敦时装周期间推出了一款Facebook Messenger聊天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在秀台首次发布产品之前,提供新产品系列的独家信息,并分享了与该产品灵感相关的一些信息。随后,该公司推出了“实时客户服务”,让用户可以购买服装,而这一服装会在时装周秀的当天推出。

伯恩斯坦的公司与John Varvatos、John Varvatos、David’s Bridal和La mer等知名时尚品牌合作,他认为,时尚品牌开发机器人应该考虑把它们建立在她所说的“品牌灵感”上,或者是体现品牌的特色。

但即使有了这些目标,确定正确的机器人类型也并非易事。不难想象一个代表香奈儿创意总监Karl Lagerfeld的机器人会是什么样。它会反映出他的品味,提出他惯常的建议,甚至用他那时髦的方式说话。毫无疑问,这样一个机器人会很有趣。

但对顾客来说,它是否能够带来个人感觉?它能否与消费者密切联系?它能否带来一种不厌其烦的交易体验?

“这真的很难,”Bernstein如是指出。这位YARD的联合创始人发现自己在从事时尚活动时经常会提出两个重要问题:1.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是什么?2.如何服务和强化品牌理念?“当然,它可以是创新性的,”她说。“但这对吗?”即使这款机器人表现出了吸引人的个性,但消费者仍有可能发现它的实际功能陈旧乏味。你问一个问题,得到一个答案,然后在你可以在三个选项中做出选择,比如“问另一个问题”,“继续购物”,或者“请求帮助”。“关于一切体验都是固定的,非常具体化,”Engine Digital公司的Opina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