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丹·罗斯加德:全球防雾霾戒指

对于互动艺术我一直有所关注,从中也发现一位前卫的艺术家丹·罗斯加德(Daan Roosegaarde),他为荷兰新锐设计师、艺术家,近年致力于研究创新的互动技术和设计,以探索人和空间及科技的动态关系。他是一位艺术家兼革新者,无论时装抑或建筑项目,他的作品均着重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

丹·罗斯加德说:“设计并不是再做一把椅子、一个台灯或者一个桌子,但设计却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当我们说到机动性、创新的时候,大家总是将目光放在汽车身上,但是为什么不想想道路本身呢?它难道不是具有信息性、表达性、安全性的一个平台吗?有那么多平方米的道路就放在那儿,却没有被用上,难道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个表达的平台吗?跟这个行业一起工作来实现这一切,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减霾在行动”项目是丹·罗斯加德四年前从北京的公寓望出去时诞生的想法。

防雾霾和空气净化,大家都知道要减少碳排放和使用空气净化器。那么室外又怎么办呢?罗斯加德巧妙的将巨型空气净化器包装起来,他设计了一个宝塔(Smog Free Tower)。这座塔高7米,铬合金框架,六边形,外型借鉴了中国的古代塔式建筑。吸进去雾霾,放出来新鲜空气。根据CMA认证单位检测数据,推算雾霾塔每小时可净化空气约30000立方米,并且只耗电1.1度。塔内含有三个Aufero空气净化单元(ENS生产),采用正离子技术。通过带正电荷的电磁场,捕捉并收集空气中70%的PM10颗粒和50%的PM2.5颗粒。

雾霾净化塔包揽了美国D&AD石墨笔奖等六个国际大奖。如今,雾霾塔已经在世界各地循回放置。在与中国政府的合作下,也曾落地北京798、天津、大连等地。

通过分析雾霾塔中收集到的污染物,丹发现这些颗粒物大部分成分是碳,他由此联想到钻石。于是,压缩到亚克力方块中的雾霾戒指诞生了。

丹·罗斯加德说:“你们也许知道,在我的祖国荷兰,我们生活在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技术,没有伟大的想法,没有水利系统,我们全部都会淹死,所以我们必须跟水做斗争。但是有时候,我们其实忘记了上升的海平面,以及我们身处其中的全球性的变化,所以我们做了《WATERLICHT》这个结合灯光跟地面的作品,展示的是,如果我们不去改变、不去适应的话,海平面会有多高。水面会在我们上方波动,其实非常壮观。”于是有了丹的作品《沙丘4.0》、《水流5.0》、《智能高速公路》等。

我曾经看过一本介绍互动艺术的书籍,讲述交互艺术为完成让观众参与的艺术,与强调参与感的用户体验产品很相似。是涉及观众在某个方面的艺术品。一些装置达到这让浏览者亲身参与进去。其它还包括计算机和传感器的反应动作、光、热或其它类型的传感技术。互联网艺术和电子艺术许多方面提供了互动选择。

在人工智能技术下,我认为互动艺术应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1986年由道金(Dawkin)推出的计算机软件“The BlindWatchmaker Evolution Simulation Software”成为其后在电脑屏幕上创造各种数字生命形式的灵感源泉。1987年,雷诺(Reynold)的模仿鸟类行为的人工智能鸟,成为将人工智能原理应用到计算机绘图软件上的另一个里程碑。1991年,随着艺术家雷(Ray)的可进化的虚拟生命“Tierra”的出现,人工智能生命的进化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不过,1990年代初,更先进的计算机绘图技术的出现,才真正地帮助艺术家们实现了对虚拟视觉形象形成过程的研究。

而虚拟现实更会将互动艺术闪亮,人们带着虚拟眼镜,通过交互感应装置可以接受到来自产品不同频率的脉动,随之传送到装置作品中进行运算处理.......

----------------------------------------------------------------------------------------------------------
本文由中国计算网总编栾玲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搜索微信公众号: 
cncompute_Mall   直接关注,更多惊艳的资讯等你来关注~您也可以来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