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为什么互联网思维做不好 AI 硬件?

其次,促销永远都是短期的。硬件产品的渗透是靠数款产品更新迭代实现的。一旦把时间拉长,短期割肉式的补贴效果,就会把烫平。到最后,你会发现,只有好产品和好体验,能赢得用户。

2018年,百度决心进入音箱领域,以低价破局,是值得称道的。但补贴本身,难以持久。硬件产品的设计,还需要落到基本的价值和体验上。

5、开发机制:快跑的兔子 VS 慢走的乌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句话,很有误导性。因为它只是凝练的一句话,实际背后的两大关键因素,经常被人忽视,那就是速度代价和速度相对性。

猎豹2年做出5款机器人,速度是相当快,但结果呢?产品方向多有错误。这样的速度,值的吗?

苹果做HomePod,声学研发6年,产品发售节点从17年拖延到18年初,真是慢埃但结果呢?产品发售,立马就让用户认可了HomePod的音质。

我们说互联网思维产品快速迭代,说硬件产品慎重决策;背后遵循的底层原则是一致的:

任何快都要以结果为最终目的;

追求相对的快,不求绝对的快;

互联网领域,小步快跑是常用模式。典型的案例就是滴滴打车。最开始APP的雏形,是8万元从外包公司购买的,体验非常蹩脚。但在那个打车软件兴起的时代,战机转瞬,不可能说等APP开发到完美,再推向市场啊!一定是满足了用户的核心需求,就立马推向市场,去抢占用户。后续的演进中,不断更新迭代,把体验做上去。

在滴滴这个案例中,速度快的代价是很小的,哪怕一个按钮做错了,下一版立马修复就行;但速度慢,却是不能容忍,有可能失去市场,有可能整盘失败!

乐智网,人工智能,互联网

而在硬件制造领域,一味求快,把不确定性留到上市后,风险和代价都是非常高的。如果上市后,发现产品造型错了、性能不及预期、成本过高,再做修改,几无可能!整个产品调整的周期不是以天为单位,而是以月和年为单位。这也是为什么,硬件产品的迭代周期,一般是一年一次,甚至是两年一次。

在核心性能的打磨上,宁可等,也不能急。

在2016年9月,Gopro为了阻止大疆日益增长的用户版图,推出了Gopro Karma无人机;如临大敌的大疆,为了阻击Gopro,也在同月对外发布了Mavic Pro。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但在产品发售时间点上,两者却是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Gopro Karma在10 月23日立马开售。可惜的是,在这个时间点上,Gopro的无人机,性能是不稳定的。开售仅两周,不少用户反映无人机在飞行时会突然断电坠毁,仓皇之下,Gopro立刻宣布把产品全部召回。相反,大疆虽然在9月发布了Mavic pro,但因一些设计工艺和量产问题,整个16年基本只是预定;产品体验不达标,宁肯等,也不开售!Mavic Pro一直到2017年初,才实现稳定发货,并成为了17年消费无人机领域,当之无愧的爆款旗舰。

在速度的追求和克制方面,Gopro和大疆,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不禁让人唏嘘深思。

速度和效率,是所有企业都公认追求的。我们不能看到快的表象,忽视它背后的原则和条件。

从互联网到AI硬件,如上四个方面的思维差异,都是需要慎重考量的。心怀梦想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重剑无锋,好产品需要时间的检验。

泡沫,浮浮沉沉;而时光,不曾辜负。